人民网青海8月28日电(记者 余璐)“咱们现在看到的是青海生态之窗监测体系上一年8月8日拍到的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下,3000多只藏羚羊迁徙的视频。为更好的观测研讨藏羚羊定时迁徙,咱们经过布置长途观测体系对藏羚羊进行24小时视频盯梢观测。” 8月27日,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向参与“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扬活动的记者们介绍道。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维护动物,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有蹄类动物,定时迁徙是藏羚羊日子的重要习性。作为世界上最为恢宏的3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每年进入5月后,青海三江源自然维护区内的雌藏羚羊,依照各自的道路往复于产羔地和越冬交配地之间。每年12月交配,翌年5月底6月初产仔,到了8月,雌藏羚羊带着年幼的小藏羚羊回迁各自栖息地并与雄羊合群,终究完结一次繁衍生息的旅途。
监测藏羚羊的迁徙仅仅是青海“生态之窗”长途视频监测体系全方位、多时段动态监测全省要点生态功用区域的一个小小缩影。记者经过查询了解到,“生态之窗” 是青海省为更好地推进青海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五大生态板块的生态环境维护作业,在推进“六合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督测定体系建造基础上,依照要点生态维护区域自然景观散布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散布特色而建成的一套长途实时视频观测体系。该体系可完成非触摸、远间隔、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准确观测,并能在全省范围内近间隔观览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和明星野生动物。
“青海生态之窗体系前端运用的是200万像素高清、星光级重载云台摄像机,能轻松完成360度接连旋转。观测间隔从5公里、10公里到15公里,夜晚最远观测间隔可达3公里。视频监控数据经过数字化网络将实时传输至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业人员只需坐在电脑前,不时切换屏幕,便可实时把握每个监测点位的基本情况。” 李宏奇说道。
据了解,到2018年8月,项目已完结了黄河源鄂陵湖、长江源玉珠峰南坡、可可西里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澜沧江大峡谷、祁连黑河大峡谷、青海湖泉湾等29个观测点位建造,到今年年底,一切建成的点位将到达50多个。估计到“十三五”晚期,青海省建造及整合的总点位数到达70个,可对全省五大生态板块试行高密度掩盖。